長息
基本解釋
長嘆。《列子·仲尼》:“ 公儀伯 長息退席,曰:‘善哉!王之問也。’” 漢 東方朔 《答客難》:“ 東方先生 喟然長息。” 漢 應瑒 《正情賦》:“仰崇夏而長息,動哀響而餘嘆。”
成語(Idiom):長息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áng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呼吸,不再呼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息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停止呼吸或不再呼吸的狀態(tài)。它可以指人類停止呼吸,也可以指動物或其他生物停止呼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長息常常用來形容非常害怕、震驚或者驚訝到無法呼吸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死亡或者停止呼吸的狀態(tài)。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一書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石碏的人,他在戰(zhàn)斗中被擊中后失去了呼吸,被人們誤以為已經(jīng)死亡。然而,在他被埋葬之前,他突然復活并重新開始呼吸。這個故事成為了長息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長息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是“長”(cháng),意思是“停止”或者“不再”,第二個字是“息”(xī),意思是“呼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后,長息了一下,然后昏倒在地。
2. 當他看到那個可怕的畫面時,他幾乎長息了。
3. 那只貓長息了,沒有任何聲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長息”這個成語與停止呼吸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或者動物在非常害怕或者驚訝的情況下,突然停止了呼吸,無法再呼吸。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長息相關的成語,如“氣息奄奄”、“氣息奄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當我看到那只大老鼠時,我嚇得長息了。
2. 初中生(14歲):我聽到那個恐怖的故事后,幾乎長息了。
3. 高中生(17歲):他在聽到那個壞消息后,長息了一下,然后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