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田法
基本解釋
宋 王安石 所行新法之一。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為一方,根據土質肥瘠分等定稅。《宋史·食貨志上二》:“ 神宗 患田賦不均, 熙寧 五年重修定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歲九月,縣委令、佐分地計量,隨陂原平澤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畢,以地及色參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稅則。”
成語(Idiom):方田法(fāng tián fǎ)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tián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依法辦事,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行動或處理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田,古代指田地的四個邊角。法,指法律、規章制度。方田法意為按照規章制度的要求辦事,不偏不倚,不徇私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強調依法辦事,不偏袒私情的場景,如政府部門、法院、公安機關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田法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農耕社會。在古代,田地被視為重要的財產,人們對待田地十分重視。如果有人侵犯了別人的田地,就會根據規定的法律和制度來處理糾紛。方田法就是從這個農耕社會的現象中衍生出來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方田法”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方”是名詞,表示田地的四個邊角;“田”是名詞,表示農田;“法”是名詞,表示法律、規章制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公務員應該遵守方田法,不能濫用職權。
2. 在法庭上,法官要堅持方田法,公正地審判案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成語“方田法”。可以想象一個農民按照規定的法律和制度在田地的四個邊角種植莊稼,表示依法辦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了解更多關于依法辦事的知識。
2. 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依法治國”、“守法如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遵守方田法,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按照方田法學習,不能作弊。
3. 高中生:在校園里,我們要遵循方田法,不參與違法活動。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依法辦事,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