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藏
成語(Idiom):退藏(tuì cáng)
發音(Pronunciation):tuì c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逃脫、避開困境或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退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退,意味著后退、離開、逃避;藏,表示隱藏、避免。退藏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逃避或避開困境、危險來保護自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退藏常用于形容遇到困難或危險時,采取逃避或回避的策略。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團體在面臨困境時的應對方式。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遇到危險時選擇保全自己而不去冒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退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晉國的故事。晉國在戰爭中戰敗,國王晉平公被敵人圍困在城中。晉國的大夫趙簡子建議國王逃離城市,躲藏在山林中。國王聽從了趙簡子的建議,成功逃離了困境。后來,人們用“退藏”來形容逃避危險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退藏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退”和名詞“藏”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境,他選擇退藏以保護自己。
2. 在遇到危險時,我們應該勇敢面對,而不是退藏逃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退藏”與逃避或回避的動作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面對困境時,迅速后退并躲藏起來,這就是退藏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退藏”的故事和應用場景,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小說或文學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看到大狗向他跑來,嚇得退藏到了樹后面。
2. 小學生:小紅在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選擇退藏在座位后面。
3. 中學生:考試前,他因為沒復習好,決定退藏在圖書館里。
4. 高中生:面對家庭的壓力,他選擇退藏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
5. 大學生:面對社會的競爭和壓力,他決定退藏到鄉村去尋找內心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