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挑
基本解釋
清 乾隆 以后定制,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縣用,二等的以教職用。六年舉行一次,意在使舉人出身的有較寬的出路,名為大挑。挑選的標準多重形貌,相傳有“同田貫日氣甲由申”八字訣,合于前四字形貌者為合格。例如長方面型為“同”,方面型為“田”,身體長大為“貫”,身體勻稱為“日”。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治賦》:“余友 陳春噓 名 昶 ,以舉班大挑得知縣,分發(fā) 浙江 。” 清 吳敏樹 《先考行狀》:“次即 敏樹 , 道光 壬辰舉人,大挑二等,候補教諭。”
成語(Idiom):大挑(dà tiāo)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t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大膽選擇、果敢擔當,勇于承擔重任或冒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挑是由“大”和“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大”表示龐大、重要,“挑”表示挑選、擔任。大挑形容一個人在面臨重要任務(wù)或冒險時,能夠勇于承擔、果敢擔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挑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臨重要任務(wù)、困難或危險時,能夠勇往直前、敢于擔當?shù)木窈托袨椤?/p>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大挑的故事起源尚不明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的重要項目中大挑重擔,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能力和責任心。
2. 這位年輕的隊長大挑使命,帶領(lǐng)隊伍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w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大挑”與勇敢承擔、果敢擔當?shù)男蜗舐?lián)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勇敢、擔當相關(guān)的成語,如“大公無私”、“大智若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小明在班級演講比賽中大挑重任,勇敢上臺發(fā)表了精彩演講。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學(xué)習(xí)委員,小紅每天都要大挑起組織班級學(xué)習(xí)活動的責任。
3. 高中生: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小李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家去另一個城市讀大學(xué),大挑了離鄉(xiāng)背井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