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逝
基本解釋
猶亡故。逝世。《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姐姐亡逝已過,見有棺柩靈位在此。” 清 吳敏樹 《與朱伯韓書》:“﹝ 敏樹 ﹞一兄一弟,俱已亡逝。”
成語(Idiom):亡逝(wáng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亡或物品消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逝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亡”和“逝”。亡指人的死亡或物品的消失,逝指離去或消失。亡逝在形容人死亡時,常帶有悲傷和哀思的意味;而在形容物品消失時,常帶有失去和遺失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逝常用于形容人的死亡,可以用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中,如詩歌、散文、演講、文章等。在表達悼念和哀悼之情時,亡逝也是常用的詞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小雅·鶴鳴》中有一句“逝將亡兮,不能久留”,意為“離去將要消失,不能久留”。這句詩表達了人的生命短暫,不可逆轉的道理。后來,這句詩中的“逝將亡”逐漸演變為成語“亡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逝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亡”為動詞,表示人的死亡或物品的消失;“逝”為動詞,表示離去或消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爺爺去年亡逝了,全家都非常悲傷。
2. 這個古老的傳統已經亡逝了,如今很少有人還在堅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亡逝”與“往事”進行聯想記憶,因為往事也是已經過去的,已經消失或逝去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詩歌、散文和小說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亡逝這個成語。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死亡和消失相關的成語,如“亡羊補牢”、“逝者如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寵物狗不小心跑出去了,我好擔心它會亡逝。
2. 初中生(13-15歲):我聽說我們學校的前校長亡逝了,全校的學生都很難過。
3. 高中生(16-18歲):亡逝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天。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亡逝”這個成語。祝你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