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繩
基本解釋
(1).一根繩索。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胎之新乳也,一繩制之;及其為牡也,羅網不能禁也。”《后漢書·徐稺傳》:“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新唐書·王重榮傳》:“ 珂 恃 太原 侮慢我,爾持一繩縛之。”
(2).猶一行。 清 黃景仁 《清平樂·河間曉發》詞:“茅檐士銼,著箇凄涼我,替戾聲催裝上馱,冷雁一繩先過。” 清 吳蔚光 《齊天樂·雁》詞:“西風不管,共衰柳寒鴉,一繩吹亂。”
(3). 清 代計算田畝的一種單位。《清文獻通考·田賦五》:“ 順治 元年設立官莊,是時近畿百姓帶地來投,設為納銀莊頭,愿領入官地畝者,亦為納銀莊頭,各給繩地,每四十二畝為一繩。”
成語(Idiom):一繩
發音(Pronunciation):yī s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緊密,形影不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繩是指用一根繩子將兩個物體綁在一起,比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密切,形影不離。這個成語強調了人際關系的緊密和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繩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親密的朋友、夫妻、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中的密切合作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當時,有一個叫做姜尚的人,他的妻子非常聰明美麗,被人們稱為“姜夫人”。姜夫人非常喜歡給姜尚編織衣服,她用一根繩子將衣服綁在一起,以示兩人的關系緊密。后來,這個故事被人們傳頌,并形成了成語“一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繩是由“一”和“繩”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一”表示一個,表示關系的緊密和不可分割,而“繩”表示繩子,比喻關系的牢固和緊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是一繩之友,從小一起長大,關系非常好。
2. 這個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非常好,他們是一繩之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繩”這個成語與綁在一起的繩子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圖像,以幫助記憶。同時,可以將這個成語與人際關系緊密的場景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人際關系相關的成語,如“形影不離”、“肝膽相照”等,以豐富對人際關系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好朋友是一繩之友,我們經常一起玩耍。
2. 初中生:我和我的同桌關系非常好,我們是一繩之合。
3. 高中生:班級里的同學關系非常緊密,我們是一繩之親。
4. 大學生:我們宿舍的人關系非常好,我們是一繩之友。
5. 成年人: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關系非常親密,我們是一繩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