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節
成語(Idiom):舉節(jǔ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jǔ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舉起節操,堅守道義,不受誘惑或利益的誘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舉節是一個表示人們堅守道義、不受外界誘惑的成語。它強調了一個人在面對各種利益和誘惑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道義,不輕易妥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舉節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時堅守原則、不受誘惑的行為。它可以用于表揚那些有道德操守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那些追求私利、不擇手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一個有關舉節的故事。故事中,秦始皇在臨終前曾囑咐太子繼位后要舉節守義,不可輕易改變政策,以保持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舉節由兩個字組成,即“舉”和“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金錢的誘惑時,能夠舉節不受。
2. 這位領導官員非常有道德操守,他始終舉節守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手里舉著一塊有“節操”兩個字的牌子,表示他堅守道義,不受誘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故事來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舉節守課堂紀律,不搞小動作。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舉節守誠,做好榜樣。
3. 高中生:我會舉節拒絕考試作弊,堅守學術道德。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舉節守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希望以上對你對“舉節”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