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王
基本解釋
(1).賢明的天子。《左傳·成公八年》:“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夫豈無辟王,賴前哲以免也。”《左傳·昭公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狎主齊盟,其又可壹乎?”
(2).對有王爵者的美稱。《隋書·隱逸傳·崔賾》:“伏惟令王殿下,稟潤天潢,承輝日觀,雅道貴於 東平 ,文藝高於 北海 。”
成語(Idiom):令王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w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令君主或者上級的命令,也可以指令人行事的權威和威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令王是由“令”和“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令,意為命令、指示;王,指君主、統治者。令王原指君主的命令,后來也用來形容指令人行事的權威和威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令王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命令具有強大的權威和不可違抗的性質。可以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的命令,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某個領域的權威地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宰相呂不韋,他的兒子呂不韋因為得到了齊國國君的賞識,被封為令尹(相當于宰相的職位)。呂不韋在齊國的地位非常高,他的權威和威信也十分強大。因此,他的命令就被稱為“令王”。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命令具有強大權威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令王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令王地位讓他的命令無人敢違抗。
2. 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具有令王的地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座宏偉的王座上,手中拿著一張令牌,向四周的人下達命令,展示自己的權威和威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權威、命令相關的成語,如“一言九鼎”、“號令如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令王,我們都要聽從她的指示。
2. 初中生:校長的令王地位讓學校的規章制度得到了很好的執行。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希望能夠在同學們中樹立起自己的令王形象,為大家提供幫助和指導。
4. 大學生:在實習單位,我們要遵守領導的令王,認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