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提綱舉領(tí gāng jǔ lǐng)
發音(Pronunciation):tí gāng jǔ l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演講、寫作或討論時,提出主要的觀點或要點,以引導或引領整個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提綱舉領是一個用于形容在演講、寫作或討論中,提出主要觀點或要點,以引導整個內容的成語。它強調了清晰的思路和有條理的表達,使得聽眾或讀者能夠理解并掌握重要信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提綱舉領常用于演講、寫作、學術報告、會議發言等場合,用以引導講話內容,使其更加有條理和易于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標的《文心雕龍·提綱》一文。劉孝標在文中提到:“夫提綱者,所以舉領人意,使其承接者不迷,所以制文者不遺?!币馑际钦f,提綱是為了引導人們的思路,使其不會迷失,也是為了讓寫作者不會忘記要表達的內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提綱舉領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分別是“提綱”、“舉”和“領”,其中“提綱”指的是主要觀點或要點,“舉”表示提出或引導,“領”表示引領或引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演講中,我們要先提綱舉領,然后再展開具體內容。
2. 在寫作時,要先明確提綱舉領,再展開詳細敘述。
3. 在會議發言中,提綱舉領是確保講話內容清晰有序的關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提綱舉領”這個成語拆分成三個部分記憶,分別是“提綱”、“舉”和“領”??梢月撓氲皆谘葜v或寫作時,先提出主要觀點(提綱),然后引導聽眾或讀者理解(舉),最后引領整個內容的發展(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演講、寫作和表達相關的成語,如“百發百中”、“言簡意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課堂上提綱舉領,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2. 初中生:在班會上,學生代表提綱舉領了下一個學期的活動計劃。
3. 高中生: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會先提綱舉領,確保邏輯清晰。
4. 大學生:在做研究報告時,要先提綱舉領,然后展開具體研究內容。
5. 成人學習者:在進行商務演講時,提綱舉領是確保傳達信息的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