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卒
成語(Idiom):倡卒
發音(Pronunciation):chàng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戰爭中勇敢出擊的士兵,也比喻積極主動地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倡卒一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倡,即呼喚,召喚;卒,即士兵。成語倡卒的意思是在戰爭中勇敢出擊的士兵,也可以比喻積極主動地行動,不畏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倡卒一詞常用于形容積極主動的行為,可以用于表揚他人的勇敢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也可以用于自我鼓勵,激勵自己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齊國和晉國發生了一場戰爭。齊襄公派遣使者向晉國求助,晉國的大夫士燮聽到消息后,主動請求出戰。他說:“晉國與齊國有好的關系,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我愿意率領士兵出戰。”于是,士燮積極主動地行動起來,被稱為倡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倡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倡是動詞,表示呼喚、召喚;卒是名詞,表示士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勇敢的倡卒,總是敢于面對困難。
2. 在團隊中,我們需要更多的倡卒,積極主動地為團隊做出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倡卒。可以想象一個士兵在戰場上勇敢地呼喚著其他士兵,鼓舞士氣,積極地出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積極主動相關的成語,如倚馬可待、積極主動、勇往直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倡卒一樣勇敢地面對考試。
2. 初中生:他是班級里的倡卒,總是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3. 高中生:我希望成為社會上的倡卒,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