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色
基本解釋
猶星光。 清 顧炎武 《楊明府永言復來吳下感舊有贈》詩:“刀寒餘斗色,血碧帶江流。”
亦作“鬪色”。形容花盛開,競相逞美。 唐 柳宗元 《宋單父種牡丹》:“凡牡丹變易千種,紅白鬪色,人亦不能知其術。”
成語(Idiom):斗色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色彩斑斕、絢麗多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指爭斗、競爭;色,指色彩。斗色原本是指爭奪色彩的美麗,后來引申為形容色彩斑斕、絢麗多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顏色鮮艷、豐富多樣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文藝作品或言辭的華麗、絢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色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春秋時期,魯國昭公派遣使者去趙國,趙國君主趙簡子招待使者時,宴席上擺滿了各種豐盛的食物,色彩斑斕,使得使者非常驚嘆。回到魯國后,使者向昭公描述了趙國的盛宴,稱之為“斗色之邦”。后來,人們將這個形容詞用作成語,形容色彩絢麗多彩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的色彩斗色,令人陶醉。
2. 這個花園里的花草樹木斗色鮮艷,美不勝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斗色”聯想為兩個斗爭的人在比拼顏色的鮮艷程度,形成了斗色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 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色彩豐富的成語,如“五彩繽紛”、“綠樹成蔭”等。
- 可以學習相關的文化知識,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色彩運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春天來了,花園里的花斗色鮮艷,非常漂亮。
2. 初中生:這幅畫的斗色讓人感到心情愉悅,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斕的世界。
3. 高中生:這部電影的畫面斗色絢麗,給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