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
成語(Idiom):寒春
發音(Pronunciation):hán c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寒冷的春天,形容春季雖然到了,但天氣依然寒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寒春是由“寒”和“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寒意指寒冷,春意指春天。寒春表示春天來臨,但天氣依然寒冷,沒有暖和起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春季氣溫仍然寒冷,或者比喻事物雖然有了一定的變化,但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寒春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劉裕傳》中,原文是“寒春之木”,形容劉裕身上的寒冷和孤獨。后來,寒春逐漸被用來形容春天寒冷的氣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天已經到了,可是天氣還是寒春。
2. 這個地方的春天一直都是寒春,很少有暖和的日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寒春”與寒冷的春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春天和天氣相關的成語,如“春寒料峭”、“春暖花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春天到了,可是今天還是寒春,我還要穿厚衣服。
2. 初中生:雖然是春天,但這個地方的氣候一直都是寒春。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春天一直都是寒春,很少有暖和的天氣。
4. 大學生:這個地方的氣候一直都是寒春,我很想去一個暖和的地方。
5. 成年人:雖然是春天,但天氣還是寒春,我還是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