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衣不遮身
發音(Pronunciation):yī bù zhē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衣物不足以遮蓋身體,形容生活貧困,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衣不遮身”源于古代的社會階級差別,當時貧苦人家缺乏衣物,無法保暖和遮蓋身體。這個成語比喻生活貧困,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生活困難、貧窮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貧困地區、貧困家庭或者某個人生活困窘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衣不遮身”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襄公因為國家貧窮,無法提供足夠的衣物給百姓,導致人們衣不遮身,生活艱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衣物(衣)不足以遮蓋(不遮)身體(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衣不遮身。
2. 在這個貧困地區,很多人衣不遮身,生活十分艱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身上只穿著破爛的衣物,無法遮蓋身體的形象,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窮不勝窮”、“貧苦交加”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說有些孩子家里很窮,衣不遮身,我們應該幫助他們。
2. 初中生:我看到街上有一個老人,衣衫襤褸,衣不遮身,我想捐一些衣物給他。
3. 高中生:這個地區的貧困人口很多,許多人家里都衣不遮身,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