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謬
成語(Idiom):闕謬(quē miù)
發音(Pronunciation):quē m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錯誤荒謬,不合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闕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闕指缺少,謬指錯誤。闕謬意為錯誤荒謬,不合理之處。用來形容言論、行為等不符合常理或理性思維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闕謬常用于批評、諷刺、嘲笑等語境中,用來指責或揭露某人或某事的荒謬和不合理之處。可以用于描述不合理的政策、愚蠢的決策、荒唐的言論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闕謬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何謂‘闕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闕謬’。”這段話是指昭公時期,齊國的國力強盛,但昭公卻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為貧窮而失去信心,更不能因為威武而失去謙虛。這段故事表達了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和處世原則,即不因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品質和行為,也不因自身的優勢而放縱自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闕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論太闕謬了,完全不值一駁。
2. 這個政策的制定真是闕謬至極,完全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闕謬。可以想象一個人頭上長著一只鳥,而這只鳥的嘴巴卻在說荒謬的話,形象化地表示了闕謬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故事和典故,深入理解成語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理由太闕謬了,根本不合理。
初中生:政府的決策真是闕謬至極,完全不顧民眾的利益。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論點太闕謬了,根本站不住腳。
大學生:他的觀點完全闕謬,沒有任何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