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識
成語(Idiom):膽識
發音(Pronunciation):dǎ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有勇氣和見識,敢于冒險或挑戰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膽指勇氣,識指見識。膽識指一個人既有膽量,敢于去冒險、挑戰困難,又有見識,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有勇氣和見識,敢于冒險或挑戰困難的情況。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的膽量和智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一段故事。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因為對楚懷王的忠言逆耳,被貶到了邊遠的地方。有一天,楚懷王派人去探望屈原,想知道他是否還有膽識。屈原用一把魚腹剖開,取出內臟后將其放入水中,然后對王說:“如果我有膽識,那么這些魚內臟會浮上水面。”果然,魚內臟浮了上來。從此,膽識成為了形容一個人勇敢有見識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展現出了很大的膽識。
2. 只有膽識的人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膽識”這個詞語的發音和意義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膽子很大的人站在高處,展示他的見識,敢于冒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膽識相關的成語,如“膽大包天”、“膽小如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面對陌生人時展現出了很大的膽識,主動和他們打招呼。
2. 初中生(13-15歲):只有膽識的人才敢嘗試新的事物,才能有更多的機會成功。
3. 高中生(16-18歲):在大學申請過程中,需要展現出自己的膽識,勇于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
4. 大學生(19-22歲):在創業的道路上,需要有膽識去面對風險和變化,才能取得成功。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職場中,膽識是一種重要的素質,能夠讓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