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辯
基本解釋
亦作“ 小辨 ”。1.辯說瑣碎小事。《荀子·非相》:“小辯不如見端,見端不如見本分。小辯而察,見端而明,本分而理。” 楊倞 注:“小辯謂辯説小事。” 清 龔自珍 《語錄》:“予不敢菲薄,采其小辯可也。”
(2).猶巧言。《群書治要》卷四四引 漢 桓譚 《新論》:“覽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貪饕之人也。”《晉書·張載傳》:“況夫庸庸之徒,少有不得志者,則自以為枉伏。莫不飾小辯、立小善以偶時,結朋黨、聚虛譽以驅俗。”
(3).猶小說,指細碎瑣語。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 晉 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説》、《幽明録》、《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詼諧小辯,或神鬼怪物。”
成語(Idiom):小辯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爭辯等不值一提的小事,也指瑣碎的爭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辯是由“小”和“辯”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小,表示微小、不重要之意;辯,表示爭辯、辯論之意。小辯的意思是指那些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爭辯或辯論。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爭論的事情很瑣碎,不值得大驚小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辯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爭辯的事情非常瑣碎、不重要。可以用在以下場景中:
1. 形容兩個人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爭辯不休;
2. 形容一些瑣碎的爭論,不值得過多關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外物》一章。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和一個鳥爭辯的故事。這個人爭辯說自己比鳥類更聰明,但鳥卻不屑一顧,稱這種爭辯是小辯。因此,小辯這個成語就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小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固定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為了一點小事情就爭辯不休,真是小辯一番。
2. 這種瑣碎的爭論真是小辯,不值得我們浪費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小辯這個成語:
1. 將“小”和“辯”兩個字分開記憶,小表示微小、不重要,辯表示爭辯、辯論。
2. 可以將小辯這個成語與莊子的故事聯系起來,通過故事情節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爭辯、辯論相關的成語,如“大辯”、“爭辯不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同學為了誰坐在前排而小辯了一番。
2. 初中生:他們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小辯不休,真是浪費時間。
3. 高中生:這種瑣碎的爭論真是小辯,不值得我們過多關注。
4. 大學生:在學術討論中,我們應該避免陷入小辯的爭論,要注重核心問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