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膽破心寒
發音(Pronunciation):dǎn pò xīn h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恐懼、害怕,心情極度不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膽,指勇氣;破,指破裂、崩潰;心寒,指內心冰冷、感到寒冷。膽破心寒形容人在面對極度恐懼、驚嚇或遭遇到令人震驚的事情時,心情極度不安,內心感到寒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遭遇到令人恐懼、驚嚇的事情,或者形容人在面對困難、危險時心生畏懼、無法承受的心理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水滸傳》中。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晁蓋的英雄,他被迫加入了一個盜匪團伙。在一次行動中,晁蓋被敵人發現,他的手下紛紛逃散,而只有晁蓋一個人仍然奮勇抵抗。但最終,晁蓋還是被敵人圍困住了。在這個關鍵時刻,晁蓋感到膽破心寒,他感到極度恐懼和無助。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成語“膽破心寒”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那場火災中,我看到了令人膽破心寒的場景。
2. 他聽到了槍聲,頓時膽破心寒,驚慌失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膽破心寒”與“膽怯、心冷”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面對恐懼時,膽子被嚇破了,內心感到寒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恐懼、害怕有關的成語,如“驚恐萬狀”、“膽戰心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那只大蜘蛛,我膽破心寒,嚇得直接跑了出去。
2. 初中生:聽到了那個恐怖故事后,我整晚膽破心寒,無法入睡。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感到膽破心寒,但我依然努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