爓肉
成語(Idiom):爓肉
發音(Pronunciation):yàn r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喪失了生命,尤其是在戰爭或災難中死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爓肉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爓”和“肉”兩個字組成。其中,“爓”意為“焚燒”,指火災燒毀物體,特指人的尸體被火燒毀;“肉”指人的尸體。爓肉形容人死后尸體被火焚燒,形容極其悲慘的死亡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爓肉通常用于描述戰爭、火災或其他災難中的死亡情景,表達人們對于死者的哀悼和對悲慘事件的惋惜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爓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曹雪芹用“爓肉”來形容賈母的死亡。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用來形容人死后尸體被火焚燒的常見說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那次大火中,許多人的尸體都化為了爓肉。
2. 戰場上,無數士兵的尸體被炮火燒成了爓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大火燒毀了人的尸體,形成了爓肉的畫面,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小說或詩歌來了解更多關于爓肉的使用場景和相關的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大火過后,房屋變成了爓肉。
2. 初中生(13-15歲):戰爭中,無數士兵的尸體化為了爓肉。
3. 高中生(16-18歲):災難中,人們的尸體被燒成了爓肉,令人心痛不已。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當戰爭結束時,戰場上只剩下了滿地的爓肉,令人感到無比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