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掌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馬蹄下面的角質皮。
(2) (名)馬蹄鐵的通稱。
[構成]
偏正式:馬(掌
[例句]
馬掌磨壞了。(作主語)掛馬掌。(作賓語)
英文翻譯
1.horseshoe
詳細解釋
◎ 馬掌 mǎzhǎng
[horseshoe] 馬蹄下邊的角質皮層;馬掌上釘的馬蹄鐵
(1).馬蹄的角質皮。
(2).馬蹄鐵。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八:“﹝ 老孫頭 對 李大個子 說﹞你是打鐵的,不下莊稼地,要一條馬腿干啥?全屯的馬掌歸你釘,還忙不過來,哪能顧上喂馬呢?” 文平 《平谷桃園》:“ 泃水灣 人祖祖輩輩會種地的不多,不分男的女的,多少都會一點手藝……頂沒辦法的也會修鞋、配鎖、釘馬掌。”亦稱“ 馬掌鐵 ”。 楊大群 《關東傳奇》第五四章:“這小子,給我弄這么個損替身,不值兩片馬掌鐵錢。”
成語(Idiom):馬掌
發音(Pronunciation):mǎ zh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馬蹄的印記,比喻事物的痕跡或痕跡所指代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掌”是由“馬”和“掌”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馬”指的是馬蹄印,而“掌”指的是手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馬蹄印,比喻事物的痕跡或痕跡所指代的事物。它常常用來形容事物留下的痕跡或跡象,或者指代某個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馬掌”常常用于描述事物的痕跡或跡象。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物體上留下的痕跡,也可以用來指代某個事物。比如,我們可以說:“這個地方還留有馬掌,說明昨天有人來過。”或者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這本書的馬掌之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掌”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二年》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季孫的人在一次打獵中,發現了一只野獸的腳印。他看著野獸的腳印,想到了一個成語:“馬掌”。這個成語由此而來,成為了描述事物痕跡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馬掌”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馬”和“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在沙灘上看到了許多馬掌,說明有人在這里走過。
2. 這個案件的關鍵證據就在這個文件夾的馬掌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成語“馬掌”。想象一匹馬在沙灘上奔跑,留下了明顯的馬蹄印,這些馬蹄印就是馬掌。通過將馬和掌兩個字進行聯想,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馬掌”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犬馬之勞”、“千里馬”等。這些成語都與馬有關,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文化和語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在沙灘上看到了馬掌,證明有人在這里玩耍過。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努力留下了馬掌,成為了他成功的標志。
3. 高中生(16-18歲):歷史在沙漠中留下了無數的馬掌,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痕跡了解古代的文明。
4. 大學生及以上:他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留下了馬掌,被廣泛引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