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句當
成語(Idiom):鸕鶿句當
發音(Pronunciation):lú cí jù d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不明確、含糊不清的語句或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鸕鶿,一種水鳥,嘴短而直,叫聲獨特。句,指言辭。當,就是以為、認為的意思。成語“鸕鶿句當”比喻言辭不明確、含糊不清,使人無法理解或判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指責他人的言辭不清晰、含義模糊,或者用來形容自己的言辭不準確、表達不清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魏國有一位將軍,他的名字叫衛驃騎。有一次,衛驃騎在戰場上作戰,他的命令不明確,導致部隊亂成一團。后來,他被人批評說“你的命令就像鸕鶿的叫聲一樣,含糊不清?!睆拇艘院?,“鸕鶿句當”成為了形容言辭不明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鸕鶿 + 句 + 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總是鸕鶿句當,讓人摸不清他的意思。
2. 這篇文章寫得很鸕鶿句當,讀起來讓人云里霧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鸕鶿句當”想象成一個鳥嘴不明確的形狀,表示言辭不明確,記憶時可以聯想這個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模棱兩可”、“言之不準”等,來擴展對言辭不明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解釋鸕鶿句當,我們都聽不懂。
2. 初中生:他的回答鸕鶿句當,讓我無法理解他的意思。
3. 高中生:這篇文章寫得很鸕鶿句當,讀起來讓我感到困惑。
4. 大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太鸕鶿句當了,需要更清晰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