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晚節黃花
發音(Pronunciation):wǎn jié huáng hu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晚年失去了德行和節操,比喻人老年時道德敗壞或失去了德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晚節黃花是由唐代文學家杜甫在其《秋興八首·其五》中所寫的一句詩:“晚節不保,泥融風煖,睡覺容易,醒來難。”其中的“晚節不保”一句,意指人到晚年時,德行和節操已經失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晚節黃花常用來形容人老年時道德敗壞、失去了德行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在年老時不守道德、行為不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晚節黃花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明。但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杜甫的這句詩被廣泛傳播,使得晚節黃花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晚節黃花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由兩個詞組成。晚節指晚年時的德行和節操,黃花比喻已經凋謝的花朵,表示已經失去了德行和品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輕時是個德高望重的教授,可是現在晚節黃花,行為丑惡。
2. 這位老人晚年失去了原來的品德和節操,真是晚節黃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晚節黃花”聯想成一個老人晚年時花朵凋謝的形象,表示他的德行和節操已經失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中的成語和故事,可以進一步學習唐代的文學作品,如杜甫的詩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外公年紀很大了,但他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品德,不會晚節黃花。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學習那些在晚年時仍然保持著良好品德的人,而不是成為晚節黃花。
3. 高中生:我們要珍惜青春年華,不要在晚年時變得晚節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