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口
基本解釋
◎ 丁口 dīngkǒu
(1) [capitation]∶ 人口稅
(2) [population] 指百姓
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聊齋志異·促織》
詳細解釋
(1).即人口。古代成年男子稱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稱口。《北齊書·文宣帝紀》:“丁口減於疇日,守令倍於昔辰。” 唐 韓愈 《寄盧仝》詩:“國家丁口連四海,豈無農夫親耒耜。”《清史稿·食貨志一》:“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丁口繫於戶。”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在社會上越有地位聲光的人,甚至一般出人頭地的聰明才智之士的人家,越是丁口不旺。”
(2).指人口稅。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田制三》:“有 明 兩稅,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銀差,蓋十年而一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成語(Idiom):丁口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丁字形的口,比喻人口稀少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口是由“丁”字和“口”字組成的成語。在古代,丁字形狀像人站立時的姿勢,有時也用來指代人。而“口”字則代表人口。所以丁口的意思是指人口稀少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很少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丁口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口稀少的地方,比如農村地區、偏遠山區或者荒涼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人很少的情況,比如一個人去了一個很冷清的地方,可以說那個地方是一個丁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丁口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是很明確。大概是因為“丁”字形狀像人,又與“口”字組合在一起,所以就用來指代人口稀少的地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丁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山村真是個丁口,幾乎沒有人居住。
2. 他來到一個丁口的小鎮,感覺非常冷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丁”字想象成一個人站立的形狀,而“口”字則代表人口。這樣就可以記住丁口的意思是指人口稀少的地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農村地區或者偏遠山區的生活情況,了解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我去過一個丁口的村莊,那里的人非常少。
中學生(13-18歲):這個山區是個丁口,幾乎沒有人居住。
大學生及以上:我喜歡去丁口的地方旅游,那里的環境非常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