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護
成語(Idiom):遮護(zhē hù)
發音(Pronunciation):zhē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遮擋和保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用物體或行為來遮擋、保護人或物,使其免受外界的傷害或侵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保護、庇護、掩護他人或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遮護”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十一年》這篇史書中,記載了一個古代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大夫犯了罪,被判處流放,但是他的朋友們為了保護他,冒著風險用車遮擋著他,遮擋了他的身份,使他能夠順利逃脫。從此以后,人們用“遮護”來形容保護他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自己的身體遮護著那個受傷的小孩。
2. 他們為了保護農作物,用樹木遮護了農田。
3. 在惡劣的天氣里,他總是用雨傘遮護著妻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用手或者其他物體遮擋著一個寶貝或者朋友,保護他們免受傷害。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保護相關的成語,如“庇護”、“掩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手遮護著弟弟,讓他不被太陽曬到。
2. 初中生:警察用身體遮護著受傷的人,保護他們的安全。
3. 高中生:志愿者們用雨傘遮護著游行隊伍,使其免受雨水的侵擾。
4. 大學生:我們應該用知識和力量來遮護弱勢群體,使他們得到公平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