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zhèng fǎ yǎn cáng ㄓㄥˋ ㄈㄚˇ ㄧㄢˇ ㄘㄤˊ正法眼藏
(1).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 釋迦牟尼 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 迦葉 ,是為禪宗初祖,為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景德傳燈錄·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 迦葉 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 清 錢謙益 《題<中州集鈔>》:“如衲僧得正法眼藏,癥結開示,幾於截斷眾流。”
(2).借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 宋 朱熹 《答陳同甫書》:“蓋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兩般看,此是千圣相傳正法眼藏。” 元 方回 《讀張功父<南湖集>序》:“且如‘人生守定梅花死’,此句殊佳,何人輒用朱筆圈改,予竊謂朱筆之人未得所謂正法眼藏也。”亦省作“ 正法眼 ”。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謫仙·見古人用意處》:“故學者先以識為主,禪家所謂正法眼,直須具此眼目,方可入道。” 清 趙翼 《反矐目篇》詩:“還他正法眼,炳燭追 荀卿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正法眼藏
成語(Idiom):正法眼藏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fǎ yǎn c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眼睛能夠洞察事物的真相,具有清晰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法眼藏是佛教中的一個詞語,原意為佛陀的智慧之眼,也被用來形容人的眼睛具有洞察事物本質和真相的能力。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具備正直、公正、明晰的判斷力和洞察力,能夠看透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法眼藏多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場景中,強調要具備正確的判斷力和洞察力,避免受到偏見和誤導。也可用于描述某人在復雜的情況下能夠明辨是非,正確判斷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法眼藏最早出自《南山戒經》。據說,古代有一位名叫妙禪的僧人,他的智慧和洞察力非常高超,被譽為“正法眼藏”。他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和真相,因此在佛教中被尊為智慧之眼的化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法眼藏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形式簡練,意義深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正法眼藏的法官,能夠公正地判斷案件。
2. 只有具備正法眼藏的人,才能看透偽裝的真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眼睛發出明亮的光芒,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質和真相,從而形成對正法眼藏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佛教有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的智慧和理念,了解更多關于正法眼藏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正法眼藏的人,不要隨意相信別人說的話。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具備正法眼藏的人,能夠正確判斷事物。
3. 高中生:正法眼藏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它能夠幫助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4. 大學生:在復雜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具備正法眼藏的能力,避免受到偏見和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