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舉
成語(Idiom):后舉
發音(Pronunciation):hòu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后才加以表揚或舉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后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后”表示時間上的晚于,而“舉”表示表揚或舉薦。后舉的基本含義是指在事情發生后才加以表揚或舉薦,強調了對事物的評價或贊揚是在事后進行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后舉常用于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的贊揚或表揚是在事情發生后才進行的情況。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事件中表現出色,但是直到事件發生后才受到贊賞或得到認可。它也可以用來表示某事的價值或功績在事后才被人們所認識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盧植傳》中。故事中,盧植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賢臣,他在擔任官職期間表現出色,但是卻沒有得到朝廷的賞識和重用。直到有一天,朝廷終于意識到了他的才能,才后悔自己沒有早早地表揚和使用他。這個故事成為了后舉這個成語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后舉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后”是副詞,修飾動詞“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能在他離開公司后才被人們所后舉。
2. 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出色,但是卻沒有得到后舉。
3. 這個項目的價值在完成后才得到了后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后舉”與事后表揚或舉薦的概念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場景,某人在某個活動中表現出色,但是直到活動結束后才受到贊揚和舉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文學作品、歷史事件或實際案例來了解更多關于后舉的使用情況和背后的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比賽中得了第一名,老師后舉了我。
2. 初中生:他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中表現出色,獲得了評委的后舉。
3. 高中生:她在學術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后舉。
4. 大學生:這位學生在實習期間表現突出,得到了公司的后舉。
通過這個學習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后舉”這個成語的起源、基本含義、詳細解釋、使用場景,以及記憶方法。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