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甑
成語(Idiom):覆甑
發音(Pronunciation):fù z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背離本心,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覆甑出自《禮記·曲禮上》:“君子曰:子不可以不弘毅,無以宗子;弘毅,敬慎,不崇過,不猶豫,不窮,不覆甑。”意思是說君子為了宗子弟,必須具備弘毅、敬慎、不崇過、不猶豫、不窮、不覆甑的品質。其中,“覆甑”指的是將熱鍋倒扣,讓里面的米飯全部倒出來。引申為一個人心背離本心,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心背離本心,做出違背原則的行為??梢杂脕砼u那些背離原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覆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無法追溯到具體的來源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可如今卻頻頻覆甑,做出了讓人失望的事情。
2. 這位官員本來是為民眾謀福利的,如今卻覆甑了,只顧著自己的私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覆甑”想象成一個人將熱鍋倒扣,米飯全部倒出來的場景,以此來理解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人心背離本心相關的成語,例如“背道而馳”、“不知廉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是好朋友,但他們卻經常覆甑,不再相信對方。
2. 初中生:他本來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可是現在卻經常覆甑,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
3. 高中生:他曾經是學校的楷模,可是最近卻頻頻覆甑,讓大家失望不已。
4. 大學生:這位政治家曾經是人民的希望,可是現在卻頻頻覆甑,只顧著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