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熏陶成性(xūn táo chéng xìng)
發音(Pronunciation):xūn táo chéng x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在環境、教育或他人的影響下,習得某種性格、品質、習慣等,成為其固定的特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熏陶,指通過教育、環境等方式對人進行影響和培養;成性,指習得的性格或習慣已經成為了人的固定特征。熏陶成性表示一個人的品質、性格等已經被某種影響所塑造,難以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種環境或他人的影響下,形成了某種習性或性格特征,難以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源自《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意思是君子對待天下人,沒有是適合的人,也沒有是不適合的人,只看是否符合道義。這句話表達了君子心態的高尚和人格的堅守,后來被引申為熏陶成性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熏陶是動詞,成性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在音樂世家長大,熏陶成性,因此對音樂有著很深的造詣。
2. 她受到父母的嚴格教育,熏陶成性,成為了一個有責任心、有紀律的人。
3. 這個孩子在惡劣的環境中長大,熏陶成性,性格變得暴躁不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熏陶成性與一個人在一種特定環境中習得某種性格特征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的性格、習慣相關的成語,如“出類拔萃”、“一馬當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經常給我講好人好事的故事,我希望能夠受到這種熏陶,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2. 初中生:我們學校有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他對我們的教育熏陶成性,讓我們在學業和品德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3. 高中生:在高中時期,同學之間的交往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熏陶成性往往會持續到大學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