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罪
基本解釋
[釋義]
(動)得罪。
[構成]
動賓式:開|罪
[例句]
開罪他人。(作謂語)
近義詞
詳細解釋
◎ 開罪 kāizuì
[offend] 因冒犯而得罪
臣東鄙之賤人也,開罪于楚魏,遁逃來奔。——《戰國策·秦策》
得罪;冒犯。《戰國策·齊策四》:“﹝ 孟嘗君 ﹞謝曰:‘ 文 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罵筵》:“這奴才,當著內閣大老爺,這般放肆,叫我們都開罪了。”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我其實不能幽默,動輒開罪于人。”
成語(Idiom):開罪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得罪、冒犯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罪是指因為言行或行為不慎,冒犯或得罪了他人,使其感到不快或生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罪常用于形容因為不慎的言行或行為而得罪了他人,引起對方的不滿或憤怒。可以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因為誤會、沖突或爭執而導致的不愉快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高祖本紀》中有一則故事。漢高祖劉邦在位時,有一次他在宮中打獵,不小心射中了一只白鹿。這只白鹿是當時宮中的珍貴寵物,被射中后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引起了宮中人的憤怒。劉邦意識到自己的失誤,立即向宮中人道歉,并表示自己是無意中開罪了大家。從此以后,人們用“開罪”來形容因為不慎的言行或行為而得罪了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不小心說錯了話,開罪了他。
2. 他的舉動太冒失了,竟然開罪了老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開罪”與“得罪他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不小心的情況下冒犯了別人,從而引起對方的不滿或生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開罪”相關的成語,如“自食其果”、“得罪上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不小心踩到了同學的書包,開罪了他。
2. 初中生(13-15歲):我因為不小心打破了同學的水杯,開罪了他。
3. 高中生(16-18歲):我因為不小心說錯了話,開罪了同學。
4. 大學生(19-22歲):我因為遲到了,開罪了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