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陳
基本解釋
(1).陳述。《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令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爭。” 宋 歐陽修 《與富文忠公彥國書》:“忽承手誨,以屢辭新命未得請,俾有所開陳,敢不如教。”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嚴武》:“平生的志愿,除你而外,還好向誰開陳呢?”
(2).解說。 宋 王安石 《與參政王禹玉書》之一:“謂宜少敦僚友之義,曲為開陳,使得蚤遂所欲。” 明 張寧 《方洲雜言》:“六題皆得旨,惟《禹貢》一題,不能通洽,因為開陳意義,詳述註疏。”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反覆開陳,引咎自責,淚涔涔漬衣袂,眾心感動,并伏幾哀號。”
成語(Idiom):開陳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揭露真相或暴露秘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陳是指揭露真相或暴露秘密,使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這個成語常用于指揭發丑聞、曝光不法行為或告發某人的秘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陳常用于新聞報道、法庭審判、揭發丑聞、曝光不法行為等場景。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指揭發某人的隱私或秘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陳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三年》。當時,昭公的妻子婦人氏與叔孫氏之間有矛盾,婦人氏為了讓昭公聽從她的意見,就將叔孫氏的秘密告訴了昭公。昭公得知后大怒,認為婦人氏開陳之事是不可饒恕的。從此以后,“開陳”成為了揭露秘密、暴露真相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陳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開”和“陳”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開”是動詞,表示揭開、揭露的意思;“陳”是名詞,表示真相、秘密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法庭上開陳了被告的罪行。
2. 記者通過調查,成功地開陳了這起丑聞事件。
3. 她不懼風險,勇敢地開陳了公司內部的腐敗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里,突然有人推開房門,曝光了你的秘密,讓事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這就是開陳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開陳相關的成語,如開天辟地、開門見山等,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里開陳了小明偷看試卷的事情。
2. 初中生:老師在班會上開陳了一些同學在課堂上的不良行為。
3. 高中生:學生會成員在校報上開陳了學校食堂衛生差的問題。
4. 大學生:學生們聯合起來開陳了學校圖書館借書流程不便的情況。
5. 成年人:他在公司內部開陳了一些高層領導的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