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腰鼓
成語(Idiom):花腔腰鼓
發音(Pronunciation):huā qiāng yāo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談舉止夸張、做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花腔腰鼓,比喻言談舉止夸張、做作。花腔,指戲曲中表演者的變調技巧,用以吸引觀眾;腰鼓,指戲曲中表演者的伴奏樂器。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言談舉止像戲曲表演者一樣夸張、做作,不自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談舉止夸張、做作,通常帶有貶義。可以用來批評某人過分追求表面上的華麗或炫耀,而忽略真實和自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裝扮成戲曲表演者,穿著華麗的戲服,模仿他們的動作和聲音。然而,這個人的表演被大家看穿了,被戲稱為“花腔腰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語組成,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花腔腰鼓,讓人覺得很做作。
2. 這個演員的表演太花腔腰鼓了,完全沒有自然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花腔腰鼓”想象成一個人在戲曲表演中穿著華麗的戲服,模仿戲曲表演者的動作和聲音,以夸張、做作的方式吸引觀眾的注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戲曲的發展歷史和不同類型的戲曲表演,以更好地理解“花腔腰鼓”的比喻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笑聲聽起來像花腔腰鼓,很好笑。
2. 初中生:她的表演像花腔腰鼓一樣夸張,沒有真實感。
3. 高中生:他的演講方式有點花腔腰鼓,顯得不夠自然。
以上是關于成語“花腔腰鼓”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