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帖
基本解釋
◎ 門帖 méntiě
[couplet on the door] 門對兒
詳細解釋
亦作“ 門貼 ”。1.即門聯(lián)。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撰春帖》:“或用古人詩,或后生擬撰,作為門帖,亦有用厭勝禱祠之言者。” 明 戴冠 《濯纓亭筆記·門帖》:“ 北京 宮闕成, 太宗 命 解縉 書門帖。” 清 趙翼 《陔馀叢考·門帖》:“門帖本古之桃符……然古時用桃梗,后世則易以紅紙,而書吉祥語於其上,不知始自何時。”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稱,今成楹聯(lián)之號,中更門帖,亦云堂對,或于春帖為隣,亦與青詞相附。”參見“ 門聯(lián) ”。
(2).出賣田宅、物件的招帖。《南史·庾杲之傳》:“百姓那得家家題門帖賣宅?” 清 趙翼 《青山莊歌》:“路人説是 青山莊 ,門帖新題官賣字。”
成語(Idiom):門帖(mén tiē)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én t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門前的木質(zhì)或石質(zhì)臺階,也泛指門前的地面。比喻地位低下或不起眼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門帖是古代建筑中門前的臺階,用來連接室內(nèi)和室外。它通常由木頭或石頭制成,作為門的出入口。成語“門帖”借指門前的臺階,意思是地位低下、不起眼的人或事物。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地位低微,沒有受到重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地位低微,或某事物不起眼。可以用于諷刺或嘲笑某人或事物的不重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門帖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建筑有關。在古代,門帖是一個低矮的木制或石制臺階,位于門口,用來連接室內(nèi)和室外。由于門帖的位置低下,不起眼,因此逐漸演變成了形容地位低微、不起眼的人或事物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是 + 門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就像個門帖,沒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2. 這個項目在整個計劃中只是個門帖,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帖”想象成門前的臺階,臺階通常比門本身低矮,不起眼。通過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lián)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它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地位低下或不起眼相關的成語,如“墻頭草”、“小人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里就像個門帖,沒人理睬他。
2. 中學生:這個學生會被老師忽視,因為他在學校里就像個門帖。
3. 大學生:在大公司里,剛畢業(yè)的學生往往只是個門帖,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工作。
4. 成年人: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就像個門帖,沒人重視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