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奬
基本解釋
外來的獎勸、激勵。《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整裝辭 秦 川,秣馬赴 楚 壤; 沮 漳 自可美,客心非外奬。” 李善 注:“奬,勸也。”《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去矣從所欲,得失非外奬。” 張銑 注:“言去從所欲之至道,得失由心,非外物所能奬勸。”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性非外奬,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人應(yīng)乎初識;器業(yè)邊敏,先乎就傅。”
成語(Idiom):外奬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ài j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地來的人在異鄉(xiāng)做出的成績或表現(xiàn)。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奬是一個由“外”和“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外指的是外地,奬指的是獎勵。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外地來的人在異鄉(xiāng)做出的成績或表現(xiàn)。它強調(diào)了外地人在陌生環(huán)境中能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展現(xiàn)出了他們的才華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奬一般用于贊美外地人在異鄉(xiāng)的出色表現(xiàn)。可以用來形容外地人在陌生環(huán)境中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在新環(huán)境中努力奮斗,爭取更好的結(jié)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外奬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對于外地人才的重視和贊美。在古代,外地人來到京城或其他大城市,往往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但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取得了出色的成績,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和贊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外地學生在我們學校的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真是個外奬。
2. 盡管是外地人,他在這個城市里開了一家很成功的公司,真是外奬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外奬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外地人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像是一道亮麗的獎杯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外奬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成就相關(guān)的成語,比如“出類拔萃”、“一鳴驚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新學校參加的作文比賽獲得了第一名,老師說我是個外奬。
2. 初中生:我是外地轉(zhuǎn)校生,但我在新學校的籃球隊中表現(xiàn)出色,被隊友稱為外奬。
3. 高中生:我從鄉(xiāng)下來到城市上大學,努力學習后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被老師稱為外奬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