蹂藉
成語(Idiom):蹂藉(róu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róu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蹂躪摧毀,使受到嚴重的傷害或損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用武力、壓迫等手段摧毀、傷害或侵犯他人,使其受到嚴重的打擊、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爭、災難、迫害等情況下對人民、國家、事物等造成的嚴重破壞、傷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公元前532年,魯國國君僖公在位時,魯國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戰爭。當時,齊國的國君莊公趁機侵略魯國,將其國土蹂藉得一片狼藉。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歷史事件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蹂”和“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戰爭使這個城市蹂藉成廢墟。
2. 那位藝術家的作品被批評家蹂藉一番。
3. 自然災害使農田蹂藉,農民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蹂藉”記憶為“肉被踩破”。由于“蹂”和“肉”發音相近,而“藉”和“踩”發音相近,通過將這兩個詞結合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蹂藉”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意義的成語,如“蹂躪”、“蹂躪不已”等,可以幫助擴展對“蹂藉”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使人們的家園蹂藉,他們失去了溫暖的家。
2. 初中生:這場地震蹂藉了整個城市,許多人失去了家園。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經濟被腐敗的官員蹂藉,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4. 大學生:這個企業被競爭對手蹂藉,最終破產倒閉。
5. 成年人:他的夢想被現實蹂藉,他感到非常失望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