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始
基本解釋
(1).《春秋》紀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謂之“五始”。《漢書·王褒傳》:“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 顏師古 注:“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國之始,是為五始。” 隋 牛弘 《請開獻書之路表》:“ 孔子 以大圣之才……正五始而修《春秋》,闡十翼而宏《易》道。”《舊唐書·肅宗紀》:“《春秋》五始,義在體元,惟以紀年,更無潤色。”
(2).指物質構成的五種變化過程。 遼 希麟 《續一切經音義》卷五引《三五歷記》:“氣象未分,謂之太易;元氣始萌,謂之太初也。氣象之端,謂之太始;形變有質,謂之太素也。質形已具,謂之太極也。斯為五始也。”
成語(Idiom):五始(wǔ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wǔ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始指的是五個開始,表示事物的起源或開始的時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始是由“五”和“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五”表示數目,表示數量上的多;“始”表示開始,起源。五始一詞表示事物的起源或開始的時刻,強調事物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始常用于描述事物的起源或開始的時刻。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件、一個人物、一個制度等的創始或誕生。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時期的開始,如“五始之年”表示某個時期的開始年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始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來描述古代音樂的起源和發展。后來逐漸引申為描述其他事物的起源和開始的時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詞“五”和動詞“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部電影是中國動畫電影的五始之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 這個制度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五始之舉,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五”字表示數量上的多,而“始”字表示開始,來記憶五始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事物從開始到發展壯大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五個重要的起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描述事物起源或開始的成語,如“一始”、“三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慶祝學校建校五十周年,這是我們學校五始的時刻。
2. 初中生: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五始之作,比如《論語》是儒家思想的五始之作。
3. 高中生:我對中國古代文學很感興趣,最近在研究唐詩,發現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五始之作。
4. 大學生:這部電影是中國電影行業改革的五始之作,為中國電影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