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貤
成語(Idiom):延貤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án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延長時期,拖延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推遲、拖延行動或時間,使事情的進展變慢或延長。常用于貶義,表示行動慢、效率低或拖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作、學習等方面的拖延行為,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懶散、做事拖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王莽曾任太傅,有一次他在官府里看書,有人上報說有事情找他,但他卻故意拖延時間,一直讀書。后來有人評論說:“王莽拖延了公務,就像他拖著尾巴一樣?!睆拇耍把迂棥背蔀榱诵稳萃涎有袨榈某烧Z。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延貤,從不按時完成工作。
2. 這個學生在作業(yè)上總是延貤,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延貤”與“拖尾巴”聯(lián)想起來,形象地表示拖延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拖延行為相關的成語,如“拖泥帶水”、“拖拉機心態(tài)”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妹妹總是延貤寫作業(yè),晚上都要拖到很晚才開始做。
2. 初中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很延貤,經(jīng)常上課遲到,老師都很生氣。
3. 高中生:考試前一天才開始復習,這樣延貤的學習方法不可取。
4. 大學生:我有個室友總是延貤交論文,每次都要臨近截止日期才開始寫。
5. 成年人:公司里有個同事工作效率很低,總是延貤處理事情,讓大家很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