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挑
成語(Idiom):捻挑(niǎn tiāo)
發音(Pronunciation):niǎn t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挑剔,吹毛求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捻挑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對事物過于挑剔,吹毛求疵。形容人對細節要求極高,容易找出事物的缺點和不足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捻挑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對別人的工作、言行舉止等過于挑剔的人。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某人對別人的努力和成果總是不滿意,不斷挑剔和指責,可以用捻挑來形容他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捻挑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捻挑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個人對別人的作品過于挑剔,無論創作的是多么優秀的作品,他總是能找出一些毛病來挑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捻挑由兩個字組成,捻意為細心地檢查,挑意為挑剔。捻挑的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工作總是很捻挑,很難滿足他的要求。
2. 這個老師很捻挑,對學生的作文總是挑三揀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捻挑”與“細心檢查”、“挑剔”等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細心地檢查一件事物,不斷挑剔找出其中的問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挑剔、吹毛求疵相關的成語,如“挑剔毛病”、“指桑罵槐”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對我的畫作很捻挑,總是找出一些小錯誤。
2. 初中生(13-15歲):這位老師對學生的作業要求很高,總是捻挑出一些不足之處。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編輯對稿件的要求很嚴格,總是捻挑出一些問題,讓作者不斷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