蝤蠐項
成語(Idiom):蝤蠐項
發音(Pronunciation):qiú tì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脖子細長而蒼白無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蝤蠐是一種蚯蚓,脖子與身體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所以形容人脖子細長而蒼白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的脖子細長而無力的情況,多用于貶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蝤蠐項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中,其中有一段描寫:“夫千歲之蛇,蛇骨不堅,蛇筋不攣,蛇形不直。然而千歲之蛇,五尺之童不能殺也。以其無能也,故能自保。”這段文字中蝤蠐項一詞首次被用來形容蛇的脖子細長而無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蝤蠐項屬于形容詞短語類成語,由“蝤蠐”和“項”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蝤蠐項,一看就沒力氣。
2. 她蝤蠐項的樣子讓人覺得她很虛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蝤蠐項”與形容人脖子細長而無力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蝤蠐的脖子細長蒼白,無法支撐起頭部的樣子,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形容人體部位的成語來豐富詞匯量,例如“鶴發童顏”、“龍馬精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脖子像蝤蠐項一樣細長,看起來很奇怪。
2. 初中生:她是那個班級里蝤蠐項最明顯的一個,經常被同學們取笑。
3. 高中生:他雖然蝤蠐項,但在學習上卻非常努力,成績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