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揖
基本解釋
本謂雙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引申為平等;相平。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皇甫冉》:“可以雄視 潘 張 ,平揖 沉 謝 。” 金 王若虛 《鄜州龍興寺明極軒記》:“深靜而明,夏涼而冬燠,高纔丈許而平揖前山。”
成語(Idiom):平揖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和地行禮,表示恭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揖是由“平”和“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平意為平穩、平和,揖意為行禮。平揖指的是以平靜、恭敬的態度行禮,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敬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揖常用于描述人們在會面或拜訪時表現出的恭敬禮節。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重要客人時,以溫和的姿態示敬,表現出對對方的尊敬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平揖的具體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非常注重禮儀,特別是在與長輩或上級交往時更是如此。平揖的概念源自于古代人們對于恭敬行禮的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揖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見到老師時總是平揖行禮,表現出對老師的尊敬。
2. 在古代,人們見到皇帝時都要平揖行禮,以示恭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平揖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遇到重要的人物時,以平和、恭敬的態度行禮,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禮儀有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其他成語和禮儀習俗,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見到老師時,總是平揖行禮,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2. 小學生:我在參觀博物館時,看到了一幅名畫,我忍不住平揖了一下,表示對藝術家的敬意。
3. 中學生: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我們要向校長平揖行禮,以示對校長的尊重。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見到了公司的總經理,我平揖行禮,表達了對他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