櫑子
櫑子(léi zǐ)
發音(Pronunciation):lèi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懷惡意,心懷叵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櫑子原指用來燒火的木柴,后來引申為比喻心懷惡意、心機深沉,表達人心險惡、陰險狡詐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心思不軌、心機深沉,多用于貶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櫑子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記載了漢代文學家班固的一則故事。班固曾在宮廷中擔任職務,有一天,他發現一名宦官常常在宴會上向皇帝獻上美酒,但他卻總是喝著水。班固覺得很奇怪,便決定調查此事。經過一番查證,他發現宦官在美酒中下了毒藥,而他自己則喝著了宦官所獻的水。班固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便故意表現出對宦官的信任,并將此事告訴了皇帝。皇帝得知后大為震驚,立即下令處死了宦官。班固通過這個事件,讓人們認識到了心機深沉、心懷惡意的人,就像櫑子一樣,表面上看似無害,實則危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櫑子是一個名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對你很好,但實際上心思櫑子。
2. 這個人看似友善,實際上心機深沉,是個櫑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櫑子里面裝滿了心懷惡意的木柴,表示這個人心思不軌、心機深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心思不軌、心機深沉相關的成語,如“心機深沉”、“心懷叵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笑得很開心,但我覺得他是個心思櫑子。
2. 初中生:他總是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真是個心機深沉的櫑子。
3. 高中生:她看似友善,實際上心懷惡意,是個心思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