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劘
基本解釋
切磨;切磋相正。 宋 王安石 《與王深父書》之一:“自與足下別,日思規(guī)箴切劘之補,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傳》:“ 叔英 與 孝孺 友善,以道義相切劘。” 清 葉燮 《原詩·外篇上》:“詩道雜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義,因之而衰矣。” 孫中山 《致國民黨員書》:“但以主義相切劘,則舉凡營私壟斷之言,悉無自而入。”
磨擦。 漢 揚雄 《太玄·掜》“劘之於事” 晉 范望 注:“劘謂切劘。” 唐 劉禹錫 《砥石賦》:“沃之草腴,雜以烏膏。切劘下上,真質(zhì)焯見。”
成語(Idiom):切劘(qiē 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qie1 e4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分割得非常細致或處理得非常周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切劘是由“切”和“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切”表示切割、分割,“劘”表示磨刀或削木頭。切劘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成語,意思是將事物切割得非常細致或處理得非常周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切劘常用于形容處理問題或做事情非常細致、周到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中非常仔細,把每一個細節(jié)都考慮到了,或者形容一個人處理問題時非常周全,沒有遺漏任何一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切劘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zhàn)國時期的晉國有一個名叫孔劘的人,他非常擅長切割和磨刀。有一次,孔劘去拜訪一個朋友,朋友的家里正好有一把刀需要磨,于是孔劘就主動幫忙磨刀。孔劘磨刀的手法非常細致,每一下都切得非常準確。朋友看到后非常贊賞,就用“切劘”來形容孔劘的刀工,后來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了。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其他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非常切劘,每一個細節(jié)都考慮得非常周到。
2. 她的烹飪技巧非常切劘,每一道菜都切得非常細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用刀切割東西時,每一下都非常細致,切得非常準確,這樣就能夠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切割、處理有關(guān)的成語,如“切磋琢磨”、“切中要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做菜的時候,切菜切得非常切劈。
2. 初中生:老師講解的時候,總是把問題切割得非常細致,讓我們更好地理解。
3. 高中生:寫作文的時候,我會把每一個觀點都切割得非常周到,力求表達準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