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
基本解釋
◎ 一向 yīxiàng
(1) [lately on]∶向來;從來
(2) [all along;consistently]∶表示行為、情況從上次到現在的一段時間
老陳一向好哇!
(3) [earlier on;lately]∶過去的某一段時期
你這一向進步不小吧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過去的某一段時期) earlier on; lately
2.(一直) consistently; all along
詳細解釋
(1).謂朝著一個目標或一個方向。《孫子·九地》:“并敵一向,千里殺將。” 晉 鐘會 《檄蜀文》:“蓄力待時,併兵一向。”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蘭花梔子》:“貯出淳汁,著大盆中,以杖一向攪,勿左右迴轉,三百餘匝。”
(2).一直。《朱子語類》卷一二○:“今人讀書,多是從頭一向看到尾。”
(3).猶一味,一意。 唐 白居易 《昭君怨》詩:“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宋 范仲淹 《與中舍二子三監簿四太祝》:“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營私利。”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張生 見了,五魂消無主……一向癡迷,不道其間是誰住處。”
(4).一片;一派。 唐 溫庭筠 《溪上行》詩:“風翻荷葉一向白;雨濕蓼花千穗紅。” 宋 楊萬里 《曉行東園》詩:“霜后前林一向疏,丹楓落盡況黃梧!”
(5).霎時;片刻。《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 目連 一向至天庭,耳里唯聞鼓樂聲。” 周立波 《蓋滿爹》:“過了一向,他的氣消了。”
(6).指已過去的一段時間。 唐 王維 《燕子龕禪師》詩:“一向石門里,任君春草深。” 宋 秦觀 《促拍滿路花》詞:“未知安否?一向無消息。”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三折:“我一向出去游學,將近二十年不曾回家。” 丁西林 《一只馬蜂》:“我們也知道你醫院里事情很忙,所以一向不常請你出來。”
成語(Idiom):一向
發音(Pronunciation):yí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一貫如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向是指某種狀態或行為在一段時間以來一直保持不變。它強調了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一貫性和連續性。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想、態度、行為等方面的始終如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一向這個成語。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習慣、性格、信念等方面的穩定性。例如:他對工作一向認真負責,從不敷衍了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上》一書中。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一個關于孔子的故事。故事中,孔子對自己的學生說:“吾一向而來者,不唯賢。”意思是他一直以來都不僅僅接受有才能的學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朋友一向很真誠。
2. 她一向都是個樂觀的人,從不輕易氣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一向”理解為“一直朝向同一個方向”,表示一直保持不變。此外,可以將“一向”與“一直”聯想起來,它們有相似的發音和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始終如一”、“一脈相承”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一向都是按時完成作業的。
2. 初中生:他一向都是班里的模范生。
3. 高中生:她一向都是學校演講比賽的冠軍。
4. 大學生:我一向對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清晰的規劃。
這個學習指南提供了關于成語“一向”的全面學習資料,包括了起源、基本含義、詳細解釋、使用場景、故事起源、成語結構、例句、記憶技巧和延伸學習。同時,提供了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