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
基本解釋
(1743-1805)清代書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后改字頑伯,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懷寧(今屬安徽)人。書法各體皆工,最精篆、隸。篆書取秦石鼓文、漢碑篆額之長,稍參隸意。篆刻剛健婀娜,形成“鄧派”。
成語(Idiom):鄧石如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èng shí r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為人正直,不貪圖名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鄧石如是一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他在明代時期是一位官員,以其廉潔正直著稱。成語“鄧石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不貪圖名利,心地善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或者行為,特別是在面對誘惑時能夠保持廉潔正直的態(tài)度。在表揚他人時,也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贊美對方的善良和正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鄧石如是明代官員,他在任職期間非常廉潔正直,不貪污受賄,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贊美。他的名字因此被流傳下來,并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鄧石如是一個四字成語,由“鄧”、“石”、“如”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一個鄧石如。
2. 在這個腐敗的社會,能夠堅持廉潔正直,像鄧石如一樣的人寥寥無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每個字與其含義聯(lián)系起來記憶。例如,鄧石如,可以聯(lián)想到鄧石如的心地善良和正直的品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在學習成語的過程中,可以深入了解鄧石如的故事,了解他在明代時期的事跡和為人之道。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和正直相關的成語,擴展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就像鄧石如一樣,非常正直和善良。
2. 初中生:在面對誘惑時,我們應該像鄧石如一樣堅守自己的原則。
3. 高中生:鄧石如是歷史上的一位廉潔官員,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