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眄
基本解釋
猶內視。道家修養內丹功夫之一。謂閉目不觀外物,靜神定心,邪妄不侵。《黃庭內景經·肝氣》:“閉目內眄自相望,使心諸神還相崇。”
成語(Idiom):內眄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m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心里想的事情,不敢說出來或者表露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眄是由“內”和“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內”表示內心,指的是人的內心思想;“眄”表示眼睛斜視,指的是不敢正視或表露出來。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心里想的事情,不敢說出來或者表露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眄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秘密或猶豫不決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有某種想法或打算,但由于種種原因不敢說出來或者表現出來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對某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但因為害怕得罪他人或者引起爭議,所以選擇保持沉默,這時可以使用內眄來形容他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眄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篇中,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有個人叫冉有,他常常在家里自言自語,不與人交流。有一天,他的鄰居來拜訪他,發現他的門窗緊閉,但從門縫中透出來的聲音卻很清晰,于是他便說:“冉有在家里自言自語,不敢對外說,這就是內眄。”從此,內眄成為了形容一個人內心想法不敢表露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內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但因為怕得罪別人,所以一直內眄著。
2. 她內心明白自己錯了,但因為不好意思承認,所以一直內眄著。
3. 他內眄著自己對她的愛意,卻從未主動表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內眄拆分成兩部分記憶。內表示內心,眄表示斜視。可以想象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被他斜視著,不敢正視或表露出來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內眄相關的成語,例如內外有別、內心如焚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這類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內眄著告訴老師我偷看了同桌的試卷。
2. 初中生:他內眄著對我表白的心意,但從未說出口。
3. 高中生:她內眄著自己的夢想,一直默默努力著。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