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估局
基本解釋
清 中葉以后各地鑒定寶銀的機構。銀爐所制寶銀,須經公估局鑒定,于寶銀面加批重量成色,才能在當地流通。外地流入寶銀,仍須改鑄重估。 北京 設有官辦公估局, 上海 、 漢口 、 天津 等地的都是私人開設,收入全靠批費。1933年廢兩改元后停業。
成語(Idiom):公估局(gōng gū jú)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gū j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正無私的評估機構或評估人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估局是指具備公正、客觀的評估能力和行為的機構或個人。他們通過專業知識和經驗,對某種事物或情況進行評估、鑒定或估價,并給出公正的結論和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估局一詞常用于描述評估房產、藝術品、收藏品、企業價值等領域的專業機構或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具備公正、客觀的評估能力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估局一詞的起源并無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漢字的意義組合而成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估局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公”、“估”、“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請來了一家公估局,對其價值進行評估。
2. 他的專業知識和公正態度使他成為了一家公估局的重要評估師。
3. 我們需要找一家公估局來評估這幅畫的價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估局”拆分為“公”、“估”、“局”來記憶。將“公”與“公正”聯系起來,表示評估應該是公正客觀的;將“估”與“估價”聯系起來,表示評估是對價值的估計;將“局”與“機構”聯系起來,表示評估是由專業機構進行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公正無私”、“客觀公正”等,以加深對公估局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公估局,她總是公正地評估我們的作業。
2. 初中生:我們需要請一家公估局來評估我們的科學實驗的結果。
3. 高中生:我想將來成為一名公估局的評估師,為社會做出公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