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蠧
成語(Idiom):桂蠧
發(fā)音(Pronunciation):guì l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才被埋沒或無法施展才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桂蠧,古代指一種蛾類昆蟲,常寄生在桂樹上,因其和桂樹結合緊密而得名。成語“桂蠧”比喻有才華的人沒有得到施展,或者被埋沒在平庸之中,無法展現自己的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才華但得不到重視或機會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一領域中,有潛力但無法施展才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桂蠧”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莊公二十六年》。莊公是魯國的一位君主,他非常喜歡音樂和舞蹈,對于有才華的人也非常欣賞。有一次,莊公聽說有一位名叫蔡桓公的人非常有才華,于是邀請他來魯國表演。莊公派人去蔡國接蔡桓公,但是由于蔡桓公的態(tài)度不夠謙虛,使得莊公對他的才華產生了懷疑。最終,莊公沒有給予蔡桓公發(fā)揮才華的機會,蔡桓公的才華就像寄生在桂樹上的桂蠧一樣,被埋沒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桂蠧是一個名詞短語,由“桂”和“蠧”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有才華的音樂家,可惜一直在公司里做著無足輕重的工作,真是桂蠧啊。
2. 這位年輕的畫家,他的作品非常出色,但因為缺乏機會,一直在小畫廊里埋沒著,真是桂蠧一樣的存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桂蠧”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只寄生在桂樹上的蛾類昆蟲,無法展翅飛翔,就像有才華的人無法施展才能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文化中對于才華和人才的重視,以及如何發(fā)現和培養(yǎng)自己的才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是我們班級里最聰明的孩子,但是老師總是不給他機會表演,他就像是一個桂蠧一樣。
2. 小學生:我有一個很有才華的朋友,但是他一直在家里幫忙,沒有機會參加學校的藝術節(jié),真是桂蠧啊。
3. 初中生:我班上有一個同學,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但是老師卻從來沒有給他參加數學競賽的機會,他就像是一個桂蠧一樣被埋沒了。
4. 高中生:我認識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畫家,但是他一直沒有機會在大展上展示他的作品,真是桂蠧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