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達
基本解釋
(1).開通明達。《三國志·魏志·鍾繇華歆等傳論》:“ 鐘繇 開達理干, 華歆 清純德素, 王朗 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 宋 曾鞏 《工部侍郎制》:“某開達敏強,明習典故,冬官寵列,俾介厥司。” 明 陸深 《玉堂漫筆》:“圣朝耳目開達,羣臣高下邪正亦自可見。”
(2).開展擴充。 唐 白居易 《<三教論衡>序》:“開達四聰,闡揚三教。”
(3).謂得到啟發,領悟。 宋 葉適 《劉靖君墓志銘》:“學必是古,尤邃講説,能自淺入深, 荊 人聞者欣朗開達,將校改服以聽。”
成語(Idiom):開達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d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胸豁達,思想開闊,不拘束于狹隘的觀念和境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達形容一個人心胸豁達,能夠接納各種不同的觀點和意見,不受狹隘的思維限制。開達的人通常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廣闊的視野,能夠容納更多的信息和知識,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復雜的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達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心胸,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和觀點。在與他人交流和合作時,開達的態度可以促進溝通和理解,有助于解決問題和達成共識。此外,開達的人通常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挑戰,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中,記載了范睢和蔡澤的故事。范睢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但他的心胸狹窄,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愿意與他人合作。而蔡澤則是一個開達的人,他心胸豁達,善于接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最終,范睢因為自私而失敗,而蔡澤因為開達而成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開達的心態和思維可以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成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達是一個形容詞,由“開”和“達”兩個字組成。其中,“開”表示打開、放寬,而“達”表示通達、通達。兩個字合在一起,形容一個人心胸豁達,思想開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胸很開達,對于不同的意見和觀點都能夠理解和接受。
2. 只有保持開達的思維,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3. 他的開達心態使得他在團隊合作中能夠更好地與他人協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開達”與“開闊的大門”聯系起來進行記憶。開闊的大門象征著一個人的心胸和思維的開放,只有打開大門,才能夠接納更多的觀點和信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開達相關的成語,如“心胸開闊”、“胸懷大志”等。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與開達相關的名人事跡或故事,了解他們是如何保持開達的心態和思維的。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朋友很開達,他總是愿意分享他的玩具和知識。
2. 初中生(13-15歲):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保持開達的心態,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交流。
3. 高中生(16-18歲):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應該保持開達的思維,勇于嘗試和創新。
4. 大學生(19-22歲):大學生活是一個非常開放和多元化的環境,我們應該保持開達的心態,積極拓展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