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恕
基本解釋
持平寬仁。《北史·趙綽傳》:“時 河東 薛胄 為大理卿,俱名平恕。”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公平》:“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 明 方孝孺 《杜推官贊》:“性剛嚴,而治獄平恕。”《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惟有 李勉 與他尉不同,專尚平恕,一切慘酷之刑,置而不用。”
成語(Idiom):平恕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寬容、原諒他人的過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恕是由“平”和“恕”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平指平等、公正;恕指寬容、原諒。平恕的意思是對別人的過錯或錯誤行為保持寬容和原諒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恕常常用于勸告他人在面對別人的錯誤或過失時,應該保持寬容和原諒的心態。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寬宏大量、心胸廣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平恕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左傳》中的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大夫子產因為一次獵殺活動中不小心殺死了晉國的公子重耳。當時,晉國的國君想要處罰子產,但子產的朋友顏回向國君辯解說:“子產是個寬宏大量的人,他會原諒你的。”國君聽后被感動,決定原諒子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恕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平”是動詞,“恕”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錯誤總是能夠平恕,從不計較。
2. 在人際關系中,平恕是維持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恕的發音“píng shù”與“平淑”(píng shú)相近來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手中拿著一把寬容和原諒的刷子,用刷子將自己心中的怨恨和仇恨都擦拭掉,變得平和寬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寬容和原諒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寬以待己”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來深入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平恕的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教我們要平恕其他小朋友,不要和他們爭吵。
2. 小學生:我會平恕同學的錯誤,幫助他們改正。
3. 初中生:在學校里,我們應該相互平恕,共建和諧的校園環境。
4. 高中生:考試成績出來后,我會平恕自己的失誤,積極面對下一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