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護
成語(Idiom):拯護(zhěng hù)
發音(Pronunciation):zhěng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拯救和保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拯護是由“拯救”和“保護”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拯救是指從危險或困境中挽救,保護是指保護某人或某物免受傷害。拯護這個成語表示通過救助和保護來幫助他人擺脫困境或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拯護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組織為了幫助他人而付出努力,或者用于表達對于拯救行為的贊美和感激之情。可以用于描述救護人員、救援隊伍、志愿者等在災難中的英勇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拯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故事《孟子·梁惠王篇》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梁惠王問孟子,如果一個人掉進井里,你會不會去救他?孟子回答說,我會救他。梁惠王又問,如果有兩個人都掉進井里,你還會去救嗎?孟子回答說,我會拯救他們。這個故事表達了孟子對于救助他人的堅定信念,也成為了“拯護”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勇敢的消防員,經常拯護被困的人們。
2. 這個組織致力于拯護流浪動物并提供庇護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拯救”和“保護”兩個詞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拯救和保護都是幫助他人的行為,所以拯護可以理解為“拯救+保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拯護相關的成語,如“拯救萬民”、“拯溺扶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應該拯護小動物,不要傷害它們。
中學生:志愿者們經常拯護那些受災地區的人們。
大學生:醫生們用盡全力拯護了那位受重傷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