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胡轆
基本解釋
指風車。 孫犁 《風云初記》二一:“沒怨說這會的姑娘們好,走起路來像風胡轆,叫我好趕!”
成語(Idiom):風胡轆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hú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風勢猛烈、聲音嘈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胡轆是由“風”、“胡”、“轆”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風”指風勢猛烈,“胡”指聲音嘈雜,“轆”指聲音隆隆。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風勢猛烈、聲音嘈雜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風勢猛烈、聲音嘈雜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狂風大作、雷聲轟鳴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胡轆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世說新語·文學》中,原文是“風胡轆轆,聲聞數里。”該句形容狂風大作,聲音嘈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胡轆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突然間,風胡轆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2. 暴風雨過后,整個城市一片狼藉,到處都是風胡轆的痕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風胡轆想象成一陣狂風吹過,聲音嘈雜的情景,通過形象化的記憶方法,加深對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形容風勢猛烈的成語,如風馳電掣、風卷殘云等,拓展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今天下課后,突然間風胡轆的聲音傳來,我們都被嚇了一跳。
2. 初中生(13-15歲):昨晚,暴風雨過后,整個城市一片狼藉,風胡轆的聲音讓人不寒而栗。
3. 高中生(16-18歲):夏天的暴風雨總是風胡轆的,雷聲隆隆,給人一種令人心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