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柝
成語(Idiom):鳴柝(míng tuò)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íng t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評價或批評別人的言辭響亮激烈,聲勢浩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鳴柝是由“鳴”和“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鳴指發(fā)出聲響,柝指古代樂器中的大鼓。鳴柝比喻言辭激烈、聲勢浩大地批評或評價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鳴柝常用于形容言辭犀利、批評激烈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辯論、爭論、評論等場合中的激烈言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鳴柝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音樂文化。古代的柝是一種大型的鼓,用來在宮廷音樂中增加氣勢和聲響效果。后來,人們將“鳴柝”這個形象引申為形容言辭激烈、聲勢浩大的批評或評價。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鳴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上鳴柝,批評了部門的不作為。
2. 老師的鳴柝讓學生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鳴柝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臺上,用力敲打著大鼓,發(fā)出激烈的聲響,形成了鳴柝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鳴柝相關(guān)的成語,如“鳴鑼開道”、“鳴金收兵”等,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在課堂上鳴柝,批評了我們的懶惰。
初中生:在班會上,同學們鳴柝批評了不守紀律的同學。
高中生:辯論賽上,選手們鳴柝爭論了課堂紀律的重要性。
大學生:在學術(shù)論壇上,專家們鳴柝批評了一篇有爭議的論文。